王一亭是清末民初上海滩实业界、书画界、慈善界、宗教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梓园是他为母亲颐养天年购下的园林,其挚友海派书画巨擘吴昌硕题名“梓园”。1922年11月13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途经上海,做客“梓园”。爱因斯坦在参观后说:“今晚来此,非常愉快!一到中国便得见许多美术精品,使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佩服王一亭先生的作品。美术固然是个人作品,但由此可以相信将来中国科学必定能发达。刚才两位所言,我甚为感谢!在东京讲学后,很愿意能来中国讲学。”
11月13日,纪念爱因斯坦到访“梓园”100周年及王一亭诞辰155周年座谈会在上海笔墨宫坊举办。
一百年前的1922年11月13日,刚刚喜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爱因斯坦,在乘船前往日本进行学术交流的途中,航轮中途在上海停靠,稍事逗留,引起了一番轰动。他拒绝了接待方事先安排的参观旅游行程,希望更多了解上海风土人情,尤其是中国建筑、文化艺术等,于是就开始了特殊的海派文化一日游。他游览了小世界、豫园、城隍庙,观看了新剧。当晚又应邀来到王一亭私邸“梓园”做客。
私邸作东 盛情宴客
王一亭(1867-1938)
王一亭是清末民初上海滩实业界、书画界、慈善界、宗教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梓园是他为让母亲颐养天年,购下的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古园林,因园内有一棵古梓树,由挚友海派书画巨擘吴昌硕题名“梓园”。园内有传统古式祖居,高大宽敞的“立德堂”;园内还有荷花池以及轩舫亭台、佛阁等众多建筑;后又改造加建了一座小洋楼,可谓中西合璧。王一亭在此先后居住约30年,并经常在这里接待亲朋至友和中外友人及团体。
(左)乔家路113号梓园 (右)梓园全景 约2008年
当晚6时半,爱因斯坦一行来到梓园。
受王一亭之邀,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教务长应时和夫人章肃负责招待。女儿应蕙德聪慧伶俐,仅11岁就会德、法两国语言。爱因斯坦夫妇下车,应蕙德上前献了一束花。应蕙德说着一口流利的德语,爱因斯坦感到新奇而高兴。
王一亭引领爱因斯坦一行参观了梓园各室,并向客人展示了珍藏的金石书画等文物。在灯火通明的走廊上,挂着一些王一亭的画作。爱因斯坦注意到一幅王一亭自画像,认为是“非常漂亮、笔力遒劲的自画像”。
宴会在假山东侧的立德堂大厅举行。王一亭请了新北门大街(即障川路)时新照相馆摄影师拍摄合影照。
1922年11月13日王一亭在寓邸接待爱因斯坦等国际友人
众人合影后进入厅堂。爱因斯坦夫妇、稻垣夫妇、菲斯特夫妇、应时夫妇及女儿、王一亭、曹谷冰、村田孜郎,还有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中华新报》总编辑张季鸾、北京大学化学教授张君谋、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前田等,分两桌围坐。大家用德语、法语、汉语、日语交谈。应时和稻垣作翻译。章肃显得很殷勤,操着德语、法语不停地招呼客人。
在热烈气氛中,于右任首先致辞:“我等承日本改造社之约,得陪欢迎爱因斯坦博士之席,非常荣幸!西方科学家之名,其最受中国青年惊异赞美者,莫若博士。盖视为现代人类之夸耀,非仅钦佩其学术上伟大之成功。此次博士过沪,我国想望博士丰采者甚多,徒以时间短促不能略尽地主之谊,颇为遗憾。深盼先生在东京讲演之后,再来华一游,使中国学界亦得略受博士之指导。兹以一杯祝博士夫妇健康!并致谢改造社稻垣先生!”应时在一旁即时翻译成德语。接着张君谋起身用德语致辞,表达对爱因斯坦的敬仰和欢迎。爱因斯坦应酬道:“今晚来此,非常愉快!一到中国便得见许多美术精品,使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佩服王一亭先生的作品。美术固然是个人作品,但由此可以相信将来中国科学必定能发达。刚才两位所言,我甚为感谢!在东京讲学后,很愿意能来中国讲学。”众人一再请爱因斯坦谈相对论。爱因斯坦在海上颠簸一个多月,疲惫不堪,婉言谢绝了。
宴会上,应蕙德是光芒四射的小天使。她首先用德语朗诵了歌德的长诗《一个古老的故事》(Eine alte Geschichte),念得行云流水,且声情并茂。继而她又用法语朗诵《拉娇小春燕》(La petite hirondelle),也是语音纯正,韵律分明。当应蕙德唱起德国歌曲《创立》(Gefunden)时,宴会气氛达到了高潮,她清丽婉转的歌喉,博得满堂喝彩,爱因斯坦也赞叹不已。
杯觥交错中,不知不觉已过了9时。因急于去日本人俱乐部,最后一道菜尚未吃完,爱因斯坦夫妇便要告辞,离席前再三感谢盛情款待。爱因斯坦对应蕙德喜爱至极,临上车时要她“重击其手而握之”,珍重道别而去。
在此短暂的上海特色一日游中,给他留下了较深刻印象的当是做客王府,因为那深厚的中国情调和文化内涵是其所求,正中下怀。这是一次中西方科学文化人士的亲密接触、友好交流。
次日,1922年11月14日《民国日报》有着详细的报道——
1922年11月14日《中华新报》
恩斯坦博士过沪之招待
“……午后六时。又假王一亭群寓邸设宴。除博士夫妇及威斯特君夫妇外。日人有改造社代表稻垣君夫妇。……博士赞赏倍至。直至九时许始散席。……”
选址宫坊 合办纪念
今年是王一亭诞生155周年,作为王一亭的曾孙,王孝方选择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主题组织纪念活动,别有含义。因为王一亭在反清讨袁、投资实业、翰墨书画、赈灾行善、信佛护法,助建医院等各方面都有非常成功的业绩,曾为社会和民众作出巨大的贡献,他这一立体、多元的丰满形象,很难作一次性全面呈现。因此在多次组织的纪念活动中,都只能各选择突出其中一个主题,从某一侧面作较具体深入的介绍。这次借纪念爱因斯坦做客100周年之际,希望大众走进王一亭作为国际文化友好使者的形象,走进他对民族忠诚热爱的情感以及富有传统文化的笔墨修养。
主办方表示,按理百年的纪念活动理应在当年梓园旧址举办。但是,王一亭居住了30多年的梓园,在日寇侵沪时,曾遭浩劫。因为王一亭不愿与日寇及伪政府合作,拒任伪职,也不愿在梓园插上日本膏药旗(当时日军对他说“只要你在府前挂出日旗,我们就会保护你”),结果在日机轰炸南市和日军侵扰时,梓园受毁并遭抢劫。王一亭招待爱因斯坦的立德堂毁于战火,室内的书画文物、佛阁内的佛像均被洗劫一空。此后岁月沧桑,梓园已非昔日繁华景象。2019年梓园所在乔家路地块被列为市政改造地段,所有住户居民均已动迁。因改造方案未最后确定,现有房屋尚未拆毁,但是否保留,会否修缮,一切还未知数。因此,纪念活动无法在原址举办。
活动最后确定选在离梓园旧址较远的杨浦军工路茶岸文创区内的“笔墨宫坊”举办。这处全新的“笔墨宫坊”与古老的“梓园”之间,其实还有一段历史渊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笔墨宫坊”
历史渊源,咫尺近邻
在“梓园”的东侧,有个“巡道街”,因为在晚清这里有个“苏松太道署”,是统管苏州、松江、太仓三地,比州府更高的衙门。当时上海只是个县,属其管辖,所以那里是当时的行政中心,连城隍爷出巡也必经此地。故有“巡道街”之名。那道台衙门夜间高挂明灯,贴近的一条弄堂,因走向直朝道衙,整条弄堂被照得通亮,所以就取名“天灯弄”。
清代四大名墨之首的曹素功墨庄,于1864年迁徙来沪,当时就把墨坊设在天灯弄。而梓园有个侧门,出去就是药局弄,直通天灯弄。梓园与曹氏墨庄相距不到一百米,实是咫尺近邻。当年王一亭闲时散步经常信步来到墨庄,与墨庄业主曹叔琴非常熟悉。曹家女眷也虔诚信佛,王一亭是佛教界居士林林长,两家女眷也多交往。
曹素功墨坊与梓园近在咫尺
笔墨情缘 恩深义重
王一亭是著名的海派书画家,与海派大家吴昌硕有“海上双璧”之称,艺界许多重大活动都是由他策划和操办的。因此他与海派笔墨结下深厚的情缘,常在墨庄定版制墨。
王一亭书画墨
他是海派名家在墨庄定制墨最多的一位。如“晴云秋月”“良金美玉”“万里云山一雁飞”“换鹅”“鹤寿”“平安”“芝兰”等墨。许多名人来墨庄定制用墨,也向他求字索画,如晚清宗室文斌(郁周主人)定制的“眉寿”“忠信”“孝弟”等墨。还有以佛画为图饰的“无量寿佛”墨。尤其是以他为日本书道名家柳田泰麓所绘画像定制之墨,更含有特殊的人文内涵、富有纪念意义。
王一亭为名人定制墨绘画题词
义举善果 情谊绵延
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洋烟(工业炭黑)制作的低档劣质墨充斥市场,在其冲击下,传统民族工业身陷困境,岌岌可危。此时王一亭仗义执言,并以其在书画艺术和社会活动界的崇高威望,登高疾呼,组织了当时社会各界55位闻人文士,签名联署了《曹素功尧千氏墨庄介绍启》。斥责罔利忘义之墨商,以赝乱真,赞誉曹氏墨庄,坚持职业操守,传承传统工艺,值得推重艺林,理应驰声寰海。这成为当时文化界一件轰动社会的义举盛事。王一亭与曹氏墨庄更结下坚实的友谊。
王一亭撰写、55位名士联署的《曹素功尧千氏墨庄介绍启》
由于有王一亭等前辈名贤的关爱和支持,伴随着海派文化繁荣昌盛,海派笔墨业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新中国,公私合营后行业整合时,以书画家为代表的笔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选择了以曹素功和周虎臣为龙头,整合重组笔墨业,以“融入海派文化,坚持为书画艺术服务”为宗旨,高擎海派笔墨之旗,守本创新不断发展。当年王一亭力助的油烟书画墨更成为曹素功墨庄的传统拳头产品,历年来屡次获得国家银质奖、金质奖,评为中国文房四宝“国之宝”。
长期来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公司与王一亭后人王孝方及王一亭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多次举办有意义的纪念活动,如在上海笔墨博物馆,2009年11-12月举办“王一亭与海派笔墨展”,2011年6-8月举办“海上双璧扇面展”,2021年8-11月举办“王一亭书画影视资料展”,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时,专题介绍革命烈士汪裕先的英雄事迹,及他与寄父王一亭的关系。多年来,还积极参与和支助他们在吴昌硕纪念馆、文定广场等处举办的纪念吴昌硕、王一亭的展事活动。
真挚的情感、成功的合作,使王孝方及基金会十分认可和感激,于是当梓园不能接待宾客时,笔墨宫坊成为这次活动的主办场地。
缅怀先贤 友好交流
王孝方是王一亭的曾孙,其大多亲友都侨居国外,他生出在梓园,童年居住的小洋楼尚在。他曾在香港、南非等地创业有成,感受到先祖的英灵始终在庇护着他。但由于他出生于王一亭过世后的第四年,无幸亲睹慈颜。前几十年由于历史资料封尘,他对先祖知之甚少。直接触动他的是一次报上发表介绍王一亭在梓园接待并私宴爱因斯坦的文章。从此开启他寻找、收集有关曾祖父的各方面资料,他生活中的头等重要大事也就从投资创业转为崇祖敬先,这犹如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王孝方说,王一亭曾是与日商长期合作的成功商人,又与日本皇室、政界、商界、文化界、宗教界都有亲密友好的关系,他能作东在梓园接待爱因斯坦,也与邀爱因斯坦赴日作学术交流的日方组织者有关。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他曾发起和组织对日本灾区的赈灾义举,在日本有王菩萨之美誉。
明年是关东大地震一百周年,日方友人已与他联系,拟在明年举行较隆重的纪念活动。
“笔墨宫坊”隶属于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近年积极创新,将非遗的生产制作与非遗文博、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结合起来,全新打造的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笔墨宫坊”内设有“非遗手作坊”“笔墨文博区”“墨模宝库”“艺术交流中心”“文创空间”“大师工作室”“休闲互动吧”等。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布置,今年11月启动了试运营。
笔墨宫坊 展示区
笔墨宫坊 展示区
笔墨宫坊 海派名人名墨展陈区
纪念爱因斯坦做客王一亭府邸“梓园”100周年 座谈会嘉宾合影
在13日的座谈活动现场,王孝方介绍了曾祖父的生平。文博专家景智宇详细介绍了他在爱因斯坦访沪之行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讲述了此行的成果和意义。当年辅助王一亭接待爱因斯坦的民国才子张乃燕,因晚年不满蒋介石的消极抗战而离开政坛学界,渐为世人所忘,并被误判错传为另一张君劢,纪念活动中其孙张文嘉,也向大家作了澄清,并介绍了祖父的生平。上海笔墨博物馆顾问林仕亨,详细且生动地介绍王一亭与海派笔墨的翰墨情缘,以及王一亭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传奇轶事。活动期间还播放了相关的影视资料片,民国上海钱业公会会长秦润卿之孙秦允宗还向基金会赠送了他绘制的“爱因斯坦与王一亭”的油画和国画。
(本文作者系上海笔墨博物馆顾问,刊发时有删节。)
声明:留学通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admin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48763972@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uxuetong.cn/6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