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建国后,毛主席时常回忆起以前的求学生活,曾感慨万千地说道:“我能走出韶山冲,有一位老师至关重要,没有他,我进不了东山学堂,更不要说到长沙了。”
毛主席口中“至关重要”的老师就是谭咏春,他在毛主席“求学无门”之时,力排众议让其进入学堂读书,在后来相处时更是各种帮助。
然而,子欲养而亲不待,建国后毛主席多方打听恩师谭先生的信息,却得到了对方早已作古的噩耗。
那么,毛主席当初进入东山学堂有多难?谭咏春先生又给了他多大的帮助呢?
毛主席
东山学堂入学难
1910年的秋天,16岁的毛泽东告别父母和兄弟,离开了生活多年的韶山冲,终于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湘乡县东山“洋学堂”。
毛泽东站在学校围墙下面,迎面望去,他看见一扇漆黑的大门,门顶上悬着一块红漆金字匾额,上面有四个大字:东山书院,这可是他经过了很大曲折才来到的地方。
东山学堂
稍微平复心情后,毛泽东便准备抬脚跨进校门,就在这时,看门人冲了出来,并且没好气地说:“你来做什么?是不是帮学生挑行李的?学生来了没有?”
这一连串的询问,顿时让毛泽东的心情跌落谷底,但他还是礼貌地鞠了一躬,微笑着说自己是考生,来到这里参加考试的。
年轻时的毛主席
毛泽东说完后,看门人围着他打量起来,看到他的装束和行李,脸上满是鄙夷,直接冷冷地回了句:“趁早回去吧,这里已经考过试了,再说,我们湘乡的高等学堂,怎么会收你们湘潭人当学生呢!”
说完这些,看门人趾高气昂地走开,此时恰好从学堂里走出来一群学生,他们个个衣衫整洁举止潇洒,看到毛泽东后,直接大摇大摆走开了。
年轻时的毛主席
这种无礼行为自然激怒了毛泽东,他直接挑起行李就要闯进去,看门人则赶忙跑过来阻拦,后来两人竟在学校门口僵持起来。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时,学堂里走出来一位40多岁的先生,他往门口一站,看门人连声喊他“堂长”。
聪慧的毛泽东自然猜出来眼前先生的身份,他就是李元甫,之前表哥曾说他思想很开明,对于教育事业十分热心,于是放下来担子,向李元甫说明来意。
东山学堂
李元甫听后,先是仔细看了看毛泽东的仪容,又看了看地上的行李,踌躇一番后,还是决定“网开一面”,答应了对方考试的请求,于是他让毛泽东做一篇文章,第二天交给他。
毛泽东听后大喜,他马上坐在门房的桌子前仔细思索,他想起自己投考这“洋学堂”,不就是为了学一身硬本领,将来好报效国家吗?
想到这里,毛泽东豪气顿生,提笔直抒胸臆,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自己连在一起,挥毫泼墨之间,一篇文章一气呵成。
毛主席
第二天,看门人将毛泽东的文章交了上来,李元甫还未细读,便被工整的蝇头小楷字体所吸引,他在读完文章后连连夸赞,向同事们说自己发现了一个栋梁之材。
别的先生在看完毛泽东的文章后,也被其中的气势所征服,然而他们在看了考生的《学生履历表》后却不愿意录取,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毛主席
原来,这所东山高等小学堂的前身,是颇有名气的东山书院,进了这里,每个月都能领到不菲的津贴,由于这些津贴是当地土绅所出,他们自然不愿意让书院收外人。
所以,尽管毛泽东文采出众,但还是被这些先生拒之门外,不过还是有先生惜才,想要录取,于是这些人便吵了起来。
东山学堂一角
他们从白天吵到了深夜,还没有个结果,堂长李元甫气的捶桌子,生气地说:“中国学生可以到外国留学,湘潭人反倒不准来湘乡读书,哪有这种道理!”
一旁的谭咏春深表赞同,紧接着他就站起来说:“要是不收毛泽东,我自请辞退。”
其他人看到李元甫和谭咏春态度如此坚决,也只能打破惯例录取毛泽东,就这样,毛泽东如愿以偿进了东山学堂。
然而,毛泽东怎么也想不到,进来之后没多久,他的第一个困难就来了。
毛主席在东山学堂读书时的座位
师生情深
初来乍到,毛泽东也不知道怎么办,在这里读书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根本瞧不起粗布长衫的毛泽东,这也让他的心里十分压抑。
而且,东山书院的住宿是“搭伙制”,即两个同学搭伙睡,因为毛泽东衣衫朴素的缘故,那些乡绅的孩子一点也不愿意和他一起睡。
年轻时的毛主席
就在毛泽东一筹莫展之时,爱生如子的谭咏春像一束暖阳,驱散了毛泽东心中的阴霾,他让自己的儿子谭世瑛从家里搬到学生宿舍,和毛泽东睡一个铺。
这个谭世瑛,在毛泽东进东山学堂的第一天就和他打过交道,对他颇有好感,自然也愿意和毛泽东住在一起。
自那以后,毛泽东便和谭世瑛亲如兄弟,白天他们在一个教室里交谈学术,晚上盖一床被子睡觉。
东山学堂学生宿舍
然而,好不容易有了伙伴的毛泽东,身体却出现了麻烦,因为营养跟不上的缘故,他经常生病。
谭咏春对此十分担忧,除了送药照顾外,他还特意叮嘱妻子多做一些饭菜送给毛泽东,好让他恢复体力,在他们的帮助下,毛泽东的身体也慢慢好转起来。
毛主席
除了生活上的关心外,谭先生也没落下毛泽东的教育培养,为了让毛泽东多交益友,他又喊来另外两名高足萧子升和萧子璋,让他们与毛泽东交往。
在谭先生的帮助下,毛泽东的才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的作文经常被谭先生当做范文朗读,并让其他同学学习。
毛主席
几个月后,谭先生看到了毛泽东的成绩,考虑到当时他的年龄,便喊来毛泽东,问他为何不去长沙读中学。
面对恩师的关心,毛泽东并没有隐瞒,他直言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担心没有人推荐进不了,此外父亲是否同意也未可知,所以就不敢奢望。
谭咏春立即接过话头说:“这些都不要紧,我和几位先生一同推荐你去湘乡驻省中学就读,你可以吃公费,不用担心家里。”
年轻时的毛主席
这真是喜从天降,毛泽东连忙向谭先生道谢,就这样,第二年春天,毛泽东离开了东山学堂,走进了长沙城,离别时,谭先生和他的儿子一直把毛泽东送到渡口,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四十年后,毛泽东成了新中国的主席,尽管他十分忙碌,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恩师谭咏春,于是多次托人打听,却得到了恩师作古的噩耗,那毛主席又会怎样对待昔日好友谭世瑛呢?
毛主席和周总理
好友重逢
听闻谭先生不在的消息后,毛主席伤心好久,他也没忘记昔日好友谭世瑛,要是没有他的帮忙,自己不知道在东山学堂还要吃多少苦头。
1955年,毛主席特邀谭世瑛到北京一叙,他俩久别重逢,毛主席十分开心,不禁吟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故人相见分外亲切,可以聊的事情太多太多,他们一起回忆起40年前的同窗生活,就像昨天才发生的事情。
毛主席
尤其是那时恩师谭咏春的处处关怀,在毛主席生病时送药照顾,担心他身体不好还送饭,还为他引荐益友,这种种恩情,毛主席都铭记在心。
聊着聊着,毛主席坦率地说:“那时我的个性与人家不同,只有你父亲他老先生同情我,说个性独特能成事,要不是他力排众议,东山书院怎么会破格录取我这个超龄的学生啊。”
毛主席
不知不觉间,毛主席和谭世瑛已经聊了两个小时,但还是觉得情未了言未尽,在谭世瑛即将离去时,毛主席再次表达了对恩师的感激:“没有谭先生,我进不了东山学堂,也到不了长沙,只怕出不了韶山冲呢!在当时,他能那样关心我这个学生,真是不容易呀!也让我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的恩情啊!”
毛主席
结语:
在毛主席的老师中,谭咏春先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力排众议收毛主席进学堂,更是处处关心照顾,给了毛主席很大的帮助。
他不仅向毛主席传授知识,还教他结交益友,同时还让儿子和他“搭伙”,还为毛主席送饭送药,这点滴恩情,都被毛主席记在心中。
可惜的是,谭先生在解放前便已作古,不能和毛主席再次相见,不过毛主席在1955年邀请谭先生的儿子到北京一叙,共同回忆起40年前的求学时光。
尊师重道,毛主席为大家做了个榜样。
参考文献:
严农.独具慧眼识英才——毛泽东的高小老师谭咏春[J].党史文汇,2004,(12):17-21.
宋萍.谭咏春力举毛泽东[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2):146.
吴砾星.巍巍东台山深深尊师情——记毛泽东和他的小学老师谭咏春[J].湖南党史月刊,1988,(01):5-6.
声明:留学通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admin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48763972@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uxuetong.cn/96807.html